首页 资讯 正文

湖北孝昌:沉浸式红廉课堂,让红色精神成为乡村振兴“引擎”

体育正文 20 0

湖北孝昌:沉浸式红廉课堂,让红色精神成为乡村振兴“引擎”

湖北孝昌:沉浸式红廉课堂,让红色精神成为乡村振兴“引擎”

极目新闻(xīnwén)通讯员 王虹

沉浸式红廉课堂

在“七一”建党节到来之际,湖北孝昌县创新推出(tuīchū)“沉浸式红廉课堂”,让革命文物“发声”,让历史场景“复活”,党员干部和青少年(qīngshàonián)学生在“行走的廉洁(liánjié)教育课(jiàoyùkè)”中,深度感知红色基因与清廉之风的时代共振。

在“中国传统村落”孝昌县小悟乡项庙村,青瓦白墙间,抗大十分校旧址(jiùzhǐ)的木门吱呀轻响,这里(zhèlǐ)正成为今夏最热门的“红色打卡地”。

作为新四军五师重要活动地,项庙村留存着丰富(fēngfù)的革命遗迹,村内密布被服厂、枪械厂等30余处革命旧址。红色文化宣讲员阳国辉(yuányángguóhuī)站在抗大十分校旧址内,指着桌上的物品向游客介绍:“当年,先辈们(men)就在这张桌子上摊开作战地图,指挥(zhǐhuī)战斗。这是当时的煤油灯……”

65岁的(de)阳国辉曾是村支书,退休后主动担当(dāndāng)起“红色宣讲员”的重任(zhòngrèn)。他以父辈口述的“一把米煮粥”“补丁军服拒特殊”等廉洁(liánjié)故事为素材,结合旧址内的实物,向游客娓娓道来。这些饱含初心的故事,犹如照亮年轻人的“廉洁灯塔”,让红色精神(jīngshén)与廉洁文化代代相传。

“听了革命先辈用野菜充饥却坚持拒收群众粮食的故事,我突然(tūrán)明白,红色基因里不仅有热血(rèxuè),更(gèng)有清正与担当的底色。”孝昌县险峰中学学生胡泓旸说。

“革命先烈们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’的优良作风,就像一面镜子,照见了我们(wǒmen)必须坚守的为民初心(xīn)。”孝昌县小悟乡党委副书记(shūjì)、乡长蔡浩泽说。

沉浸式红廉课堂

从新湖北党政军诞生地保护发展中心到磨山中原(zhōngyuán)突围纪念馆,从中共孝感县第一个党支部(京汉路区特委旧址)到抗大十分校旧址,孝昌县的红色地标串珠成链,每一处(měiyīchù)都变身“会(huì)说话”的红廉课堂。

“被服厂里陈列的(de)物品,‘一件军服传三代’,代代相传。这比任何说教都更能直击心灵。今后,我将把‘廉洁为民’刻进驻(jìnzhù)村工作(gōngzuò)的每一天。”湖北省孝昌县小悟乡党委宣传委员、驻村干部刘鸽子说。

“每一件文物都是警钟(jǐngzhōng),提醒我们汲取先辈力量,绷紧廉洁之弦,做人民满意的好干部(gànbù)。”孝昌县卫店镇党委书记刘钦说。

为了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,孝昌县不断探索红色文旅融合路径,打造红廉(hónglián)文化精品旅游线路,以抗大十分校(xiào)旧址、新湖北党政军(dǎngzhèngjūn)诞生地保护发展中心为核心,串联起体验线路、实景剧场等(děng)红廉项目。如今(rújīn),超15万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,年接待游客突破1100万人次,旅游收入达51.5亿元。红廉文化,正成为乡村振兴(zhènxīng)的“红色引擎”。

更多精彩资讯(zīxùn)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极目新闻”客户端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,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一经采纳(cǎinà)即付报酬。

湖北孝昌:沉浸式红廉课堂,让红色精神成为乡村振兴“引擎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